山河如愿,吾輩當為脊梁——觀2025九三大閱兵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有感
山河如愿,吾輩當為脊梁
——觀2025九三大閱兵紀念抗戰勝利80周年有感
新冷水江9月11日訊(通訊員 謝海利)“你是遙遙的路,山野大霧里的燈。我是孩童啊,走在你的眼眸……”每當王菲空靈的嗓音在耳畔響起,《如愿》中那份跨越時空的深情總讓人心潮澎湃。而當九三閱兵的畫面在眼前鋪展,這首歌的旋律仿佛化作了一條紐帶,將先輩的期許與今日的盛世緊緊相連。當受閱方陣踏響長安街的那一刻,當戰機編隊在藍天劃出絢麗軌跡的那一瞬,我胸腔中涌動的,是身為中國人難以言喻的自豪,是見證祖國強大的熱淚盈眶,更是愿以微軀護山河的堅定決心。
鐵陣踏長安,熱淚敬山河。九月的北京,秋陽正好,長安街上旌旗獵獵。當禮炮在廣場上空轟鳴,當國歌的旋律伴著朝陽奏響,我不自覺地挺直了脊梁,指尖因激動而微微顫抖。屏幕里,身著戎裝的受閱將士邁著整齊的正步走來,每一步都像踩在時代的鼓點上,鏗鏘有力,震徹人心。那統一的節奏、挺拔的身姿,不是簡單的隊列展示,而是一支軍隊的靈魂與風骨,是一個民族的底氣與尊嚴。
我看到城樓上觀禮的老兵們,他們大多已是白發蒼蒼的百歲老人,有的胸前掛滿勛章,有的顫巍巍地抬手敬禮。那布滿皺紋的臉龐上,眼神卻依舊銳利如炬,仿佛穿越八十余載時光,又回到了戰火紛飛的歲月。他們曾在平型關的硝煙中沖鋒,曾在臺兒莊的街巷里廝殺,曾用小米加步槍抵御侵略者的鐵蹄。如今,他們堅定地站巍峨的城樓之上,看著這繁華盛世、鋼鐵洪流,眼中噙著的淚水,是欣慰,是釋然,更是對犧牲戰友的告慰。那一刻,我再也忍不住眼眶中的溫熱——這太平盛世,是他們用青春、鮮血乃至生命換來的;這長安街上的榮光,是他們一生守護的夢想。
當裝備方隊緩緩駛來,我的心跳愈發劇烈。從威武的坦克到先進的導彈,從信息化的作戰車輛到無人裝備,每一件武器都閃耀著中國智慧的光芒。記得小時候,課本里寫著“兩彈一星”的奇跡,長輩們講著“小米加步槍”的艱難;而如今,我們的軍隊早已今非昔比,現代化的裝備體系足以守護每一寸國土。新型裝備首次大規模的亮劍,讓億萬國人對國防力量的信任與自豪具象化。我忽然想起爺爺曾說,他年輕時最怕的就是外國飛機在頭頂盤旋,而現在,我們的戰機編隊可以在藍天自信翱翔,守護著萬家燈火。這種從“怕”到“安”的轉變,是祖國強大最生動的注腳,也是我們身為中國人最踏實的底氣。
盛世如所愿,驕傲滿胸膛。閱兵式上,有一個畫面讓我永生難忘:當空中梯隊飛過天安門廣場時,戰機方隊在廣場上空組成80編隊隊形,與廣場上的人群遙相呼應。那一刻,我仿佛看到了歷史的接力棒在傳遞——從1945年抗戰勝利的歡呼,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莊嚴;從改革開放后的快速發展,到新時代的偉大復興,我們的祖國已經從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。
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,我曾在國外旅游時感受到這份驕傲。有一次在異國他鄉的博物館里,看到標注著“中國文物”的展品,心中滿是復雜;而如今,當我向外國朋友介紹中國的高鐵、5G、航天成就時,他們眼中的羨慕與敬佩,讓我深深體會到“國家強大,個人才有尊嚴”的含義。就像閱兵式上,當外國首領、使節在觀禮臺上駐足凝望,當外媒鏡頭聚焦于這支威武之師時,他們看到的不僅是中國的軍事力量,更是一個文明古國的復興之勢,一個負責任大國的擔當之姿。
這種驕傲,不是盲目自大,而是源于對祖國發展的真切感知。我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,他們常說,年輕時住的是低矮的平房,吃的是定量供應的糧食,而現在,我們住上了寬敞的樓房,餐桌上的飯菜豐富多樣,出門有高鐵、飛機,購物有電商、快遞。這些看似尋常的生活變化,背后是祖國幾十年如一日的奮斗與拼搏。就像閱兵式上展示的不僅是武器裝備,更是國家的綜合實力——是科研人員在實驗室里的日夜攻關,是工人師傅在生產線上的精益求精,是農民在田野里的辛勤耕耘,是每一個普通人在崗位上的默默奉獻。正是這千千萬萬人的努力,匯聚成了祖國強大的洪流,讓我們能在今天,自豪地說:“我是中國人!”
吾輩承薪火,微軀亦可為。觀看閱兵時,我不止一次問自己:作為一名普通人,我能為祖國做些什么?當看到受閱將士堅毅的眼神,看到老兵們滄桑的面容,看到外國友人羨慕的眼神,我找到了答案——祖國的強大,不僅需要軍人的守護、科研人員的攻關,更需要每一個普通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,用平凡的堅守書寫不凡的力量。
多少基層民警、消防戰士、醫生常年扎根在社區,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酷暑盛夏,總能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。多少次連續工作數十個小時,多少次累得倒在辦公室里,又有多少次丟下剛端上的飯碗。這么辛苦,值得嗎?當看到閱兵時那些軍人,他們守護的是國家的大平安;而我們普通老百姓就應當守護好一方小小的安寧。這也是在為祖國的穩定添磚加瓦。祖國的強大,從來不是遙不可及的宏大敘事,而是由一個個“守護小平安”“做好小事情”的普通人共同鑄就的。
就像《如愿》中唱的:“而我將愛你所愛的人間,愿你所愿的笑顏。”作為一名教師,我深知自己的責任。我教的學生大多是十幾歲的孩子,他們是祖國的未來,是民族的希望。在課堂上,我不僅教他們知識,更會給他們講抗戰老兵的故事,講閱兵式上的感動瞬間,讓他們懂得: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,未來的祖國需要他們去建設。 我知道,自己的力量很渺小,就像滄海中的一粟,就像星河中的一顆星。但我更相信,千千萬萬的“渺小”匯聚在一起,就能形成改變世界的力量。就像閱兵式上的方陣,每一個戰士都是其中的一員,他們并肩作戰,才能走出最整齊的步伐;就像祖國的發展,每一個普通人都是參與者,我們攜手同行,才能創造更美好的未來。
山河永無恙,吾輩當自強。閱兵式的最后,當《歌唱祖國》的旋律響起,當和平鴿與氣球飛向藍天,我心中滿是感動與堅定。王菲在《如愿》中唱道:“山河無恙,煙火尋常,可是你如愿的眺望。”是啊,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山河無恙,需要我們用一生去守護;先輩們期盼的煙火尋常,需要我們用努力去延續。
作為新時代的中國人,我們何其幸運,能生活在這樣一個強大的國家,能見證這樣一個偉大的時代。但我們也深知,幸福不會從天而降,強大需要持續奮斗。當前,國際形勢復雜多變,我們面臨的挑戰還有很多;祖國的發展還需要突破更多“卡脖子”的技術,還需要實現更高水平的現代化。這些任務,不是靠某一個人就能完成的,而是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拿出“功成不必在我,功成必定有我”的擔當。
我想起閱兵式上,那些年輕的受閱戰士,他們比我年齡還小,卻已肩負起守護祖國的重任。他們在訓練場上揮汗如雨,在崗位上堅守奉獻,用青春詮釋著“軍人”二字的重量。而我,雖然不能像他們一樣馳騁疆場,但可以在自己的崗位上,把每一堂課講好,把每一件事做好,用自己的方式為祖國貢獻力量。我想,這就是對先輩最好的告慰,也是對祖國最好的回報。
“你的手我蹣跚在牽,請帶我去明天。”《如愿》的歌聲依舊在耳畔回響,九三閱兵的畫面卻已深深鐫刻在我的心中。它讓我懂得了什么是驕傲,什么是責任,什么是擔當。未來的日子里,我會帶著這份感動與堅定,努力做一個有理想、有擔當的中國人,用自己的微軀,為祖國的山河無恙、盛世繁華添磚加瓦。因為我知道,祖國的明天,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創造;先輩的愿望,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去實現。而我,愿以吾輩之青春,護這盛世之中華,讓這山河永遠無恙,讓這人間永遠如愿。
責編:扶雄芳
一審:鐘鼎文
二審:熊敏
三審:羅曦
來源:冷水江市融媒體中心